11月中旬,吉利可能會收購Volocopter的信息淹沒在一眾新聞當中,不論是減持沃爾沃股份,還是整合極氪和領克,似乎都比這事要重要得多,按照彭博社的消息,如果一切順利,差不多12月中下旬就會有結果,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件挺有意思的事。
如果成了,或許10年后,當李書福回望這個時刻,其意義可能不亞于當年收購沃爾沃。
如果沒成,強如Volocopter也如此境遇,一盆冷水潑下,讓忙著“賣天”的人清醒下也不是壞事。
01
吉利:從沃爾沃到Volocopter
14年前,中國汽車圈出了件十分轟動的大事,吉利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的轎車業務。此次收購,開創了中國汽車企業成功收購國外豪華汽車品牌和企業的先河,也創下了中國收購海外整車資產的最高金額紀錄?,但如今回看這筆錢花的很值。
沃爾沃,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精湛的造車工藝,成為了吉利手中的一張王牌。吉利獲得了先進的汽車技術和管理經驗,更是實現了品牌的華麗升級。
雖然沃爾沃是二線豪華品牌,但“老A8也是A8”,二線豪華也是豪華,宣傳上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與沃爾沃共同研發……”,也給了吉利后續上線豪華車的底氣。
技術方面,基于沃爾沃Drive-E發動機推出了包括1.5T在內的多款發動機,合作推出了CMA架構,共同研發了現在裝車量很大的7DCT雙離合變速箱。除此之外,在CMA之后,吉利號稱完全自主的研發出了BMA架構,但無前人栽樹哪有后人乘涼。
種種操作下來吉利與當時與國內一種競爭對手拉開了差距,銷量不斷增長,到2017年銷量達124.71萬輛,穩居自主汽車品牌銷量第一,當時人稱“自主一哥”。
而吉利收購Volocopter的操作和收購沃爾沃的轎車業務,這兩件事的邏輯有些相似。
作為全球最早的eVTOL公司之一,Volocopter無疑是eVTOL行業的少林武當,如果全球評個TOP5,至少跌不出前三。2011年初代原型機首飛,是世界上第一個載人多旋翼飛行器;2017年第二代原型機通過德國超輕機協會(DULV)同德國航空局進行的適航檢查,獲得德國450公斤超輕機單機適航認證,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航管組織適航認證的eVTOL機型;其VoloCity雙座多旋翼eVTOL是全球最早申請適航審定的eVTOL之一,2019年在EASA發布針對eVTOL的SC-VTOL適航規章后隨即展開EASA的適航申請工作,目前在EASA的適航審定進展已經相當深入。
無論是江湖地位、技術,亦或是品牌形象,在eVTOL領域Volocopter都是無可爭議的第一梯隊成員,于當年的沃爾沃在轎車領域的咖位相比只高不低。Volocopter在eVTOL方面的領先優勢,就如同當年沃爾沃所代表的先進技術技術一樣,對于吉利都有著巨大的價值。吉利有望通過收購Volocopter,再次實現技術的飛躍和品牌的拓展。
而且并購拿下Volocopter,也符合吉利在eVTOL領域的布局。
似乎因為車企背景,吉利深知不管是前驅還是后驅,四驅更穩。吉利在開局就買下美國初創公司Terrafugia。發現和自己的期待相去甚遠,一邊馬上組織自研團隊,一邊又參股市面上進度最快的Volocopter。自研團隊進展不如預期,就收購國內無人機團隊傲勢科技,后來把自研團隊解散,重任壓在了傲視背景的團隊身上。多線作戰下,Volocopter的VoloCity機型進展順利,把Volocopter的飛機拿到國內來運營原本就在計劃內。而在國內,原本慢半拍的吉利沃飛長空也逐漸嶄露頭角,其AE200適航技術驗證機已順利完成全尺寸樣機的全包線傾轉過渡等系列飛行試驗所有科目,成為國內首個完成該類試驗科目的eVTOL企業。國內第一,全球第二。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吉利左手Volocopter,右手沃飛長空,從歐洲到亞洲,寶一對,滿堂紅。屆時再有第三方機構做所謂的中國eVTOL排名,億航等估計自己也不好意思排在第一了。
02
Volocopter:2024流年不利
雖然有些玄,但有意思的是,Volocopter于2011年創立,農歷辛卯兔年,而2024年是農歷甲辰龍年,按照中國傳統說法Volocopter今年犯太歲,要系紅繩,不系紅繩多多少少會出點問題。
雖然無厘頭,但應驗了。
首先是融資問題,縱觀Volocopter的發展史,某些程度上也是一部燒錢史,其背后有著一系列知名投資者的支持,據媒體報道,其中包括戴姆勒、英特爾、吉利控股、日本三井住友保險集團、MS&AD風投公司、Translink資本公司、貝萊德、Avala Capital、Atlantia S.p.A.、德國大陸集團、日本電報電話、東京世紀公司、韓國WP Investment以及沙特NEOM等等,累計至今已6億多歐元。
至于錢去了哪里,不是上市企業看不到財報,但估計其中絕大部分貢獻給了適航認證,雖然Volocopter CEO Dirk Hoke曾明確表示該公司每年的費用遠比其他公司低得多,但也距離業內著名的“適航將花費10億美元”的標準很接近了。
相關報道顯示,今年上半年Volocopter曾認為VoloCity仍有望仔今年晚些時候獲得歐洲監管機構的認證,并在六個月后獲得美國認證,但歐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對萬一發生災難故障的安全規則存在分歧。
EASA堅持認為,eVTOL必須證明其安全概率為10-9,即每十億飛行小時發生一次災難性故障。FAA方面似乎稍微寬松一些,認證標準設定在10-8,即每1億飛行小時發生一次災難性故障。
EASA決不放棄將10-9作為民用空域飛行的先決條件,也基于此Volocopter的適航策略通過首先在歐洲獲得認證。畢竟如果標準較高的歐洲順利通過,對尋求FAA的批準也更容易。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無論是10-9還是10-8,如果在運營中出現墜機事件,甚至出現死傷,在如今人人媒體的時代,不可避免的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散,這也意味著無論是eVTOL亦或是整個相關行業都將進入休克狀態。
對此,Dirk Hoke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了認證某個部件,我們是否值得與監管機構斗爭兩三年?或者我們應該采取一種他們更了解、更放心的方法,之后當我們證明該部件是安全的,我們就可以采取下一步措施,讓事情變得更簡單。”
對于業內流傳很廣的說法“完成一款eVTOL的取證大約需要10億美元”,雖然Dirk Hoke曾明確表示肯定會低于這個數字,但不可否認Volocopter的錢袋已空。今年4、5月份,Volocopter原本期望從德國政府獲得總額1億歐元的貸款擔保,但未能如愿,導致資金鏈緊張,甚至面臨破產風險。今年6月,Volocopter曾宣布融資成功,表示將由幾位現有股東提供資金,但并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輪融資不是杯水車薪就是出了些問題,亦或就是吉利這次。
Volocopter方面曾多次表示,過去幾年融資市場一直很困難??偟膩碚f,德國支持處于融資后期的初創公司機制非常有限??梢哉fVolocopter的痛,Lilium很懂。Lilium創始人Daniel將目前的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于未能得到足夠多的政府支持。Daniel認為,競爭對手們正在美國、法國、中國、英國獲得資助和貸款,只有德國的兩家eVTOL公司Volocopter和Lilium沒有得到政府足夠多的支持。
其次,是我們曾多次提到的Volocopter的亮點項目巴黎奧運會項目“折戟”。原本Volocopter在巴黎奧運會時規劃了五條航路,包括從戴高樂機場到布歇爾機場等處的擺渡路線和巴黎市內塞納河上的觀光路線等,法國總統馬克龍站臺支持,但是巴黎市民不同意,最終就只能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郊區意思意思飛了一下,錯失了向世界展示未來生活的機會,也錯失了讓自身價值更進一步提升的機會。
如果巴黎奧運會項目如期落地,或許Volocopter將面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
03
思考:一地雞毛之后誰來擦屁股?
雖然2024年低空經濟很火熱,但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語言文字權威期刊《咬文嚼字》12月2日發布“2024年十大流行語”中還沒有低空經濟,不過莫欺少年窮,沒準過兩年,中國人打招呼從“你吃了嗎?”變成“你飛了嗎?”。
雖然,國內外的eVTOL目前還沒有一家正式完成能用于城市空中交通的取證,但借助無人機和通航,低空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繼房地產、互聯網、新能源汽車之后,又一個產業鏈夠長、夠深、夠大的新興產業領域。
暢想的很好,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應用場景和商業閉環。物流配送、公共服務、文旅等領域雖有潛力可挖,也仍需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在物流配送領域,順豐、美團等企業已開始布局低空物流項目,但要形成穩定的商業閉環,還需建立完善的物流網絡和配送體系,優化配送流程,降低運營成本。
公共服務領域,包括城市巡邏、消防救援、醫療急救等,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引導企業參與。
文旅領域,低空旅游具有獨特視角和體驗,但需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推出主題性產品,加強與旅游景區、旅行社的合作。
而上述這些,截至目前,除了物流、農業之外,其他還都是“海市蜃樓”,但今年隨著熱潮進入到這個陌生領域的企業、人和無厘頭的事情有多少?“賣天”的、支付4億元買下200架飛行器換取企業入駐的、蹭熱點硬貼概念的。此處再次借用搜狐張朝陽的話,“產業泡沫是有必要的,因為你只有大量的都來涌進來,就是你都不知道這些人的游泳誰水性最好,你把他們全扔到海里去,那有的淹死了,有的活下來,那水性絕對最牛的,這就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Volocopter有吉利這個大爹,如果真的接盤了,皆大歡喜。但今年9月,吉利發布《臺州宣言》,強調“戰略聚焦”,砍去重復的營銷、采購等投入,盡可能復用研發體系,減少投入、整合資源,從分散進入集中作戰。吉利大擴張時代就此結束,之后兩個月,吉利整合旗下包括領克、極氪在內的多個控股子品牌,最近又有極越的一堆破事,所以如果吉利最終選擇放棄收購Volocopter也不意外。
好在作為行業“泰山北斗”,歐、美雙線申請適航的eVTOL企業,Volocopter理論上不愁接盤俠,而隔壁的Lilium運氣稍微差點,雖然騰訊至少參與了Lilium 7輪融資,其中有至少3輪是由騰訊領投,合計投資高達約5.7億美元(約40億元),但Lilium依舊忙著在尋求買家,畢馬威也在幫忙撮合。
不知道相關單位、企業、投資人想沒想過,強如Volocopter和Lilium尚且如此,同樣都是一個腦袋兩條胳膊的中國低空經濟從業者,如何避免自己被拍死在沙灘上?又如何收拾“殘局”?
由此來看,除了自身修行,無論“投胎”還是“找爹”,都是技術活。
本文來源于eVTOL認真觀察出自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