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物流對一個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管是秦朝修建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還是古羅馬的阿庇烏大道,物流的暢通,都與帝國的繁榮,休戚相關。過去30年,中國經濟大發展也與物流大發展相伴相生。中國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受益于商貿往來的大爆發;如今,快遞正在成為促進商流發展和全社會物流成本下降的關鍵變量。
在今年的鏈博會上,圓通董事長喻渭蛟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要商流,先物流”的最新觀點,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具體來說,喻渭蛟提到,中國快遞物流的發展在前30年主要依賴商貿和制造業助力,是“商流帶動物流”;接下來30年,快遞物流將助力中國制造和服務業的協同發展,推動“物流促進商流”。
“為此,圓通愿助力打造安全、暢通、便捷、高效、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努力成為中國鏈接世界的務實合作的踐行者、全球供應鏈的建設者、全球產業鏈合作的貢獻者。”喻渭蛟表示。喻渭蛟的發言不僅代表圓通,也代表所有快遞物流從業者,明確傳遞出一個信號:在商業與物流進一步融合的背景下,物流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再是附屬性的功能或職能,而是商業生產函數中的重要變量。物流不再是單一的成本項支出,而是促進消費、加速產業協同的利器。
01
快遞業是物流成本下降的關鍵變量
物流,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而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則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物流是第三利潤來源”,物流水平代表管理水平,物流效能提高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11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比現在的14.4%要再降低0.9個百分點。
這0.9個百分點的下降,意義深遠:在宏觀層面,相當于在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可節約社會物流總費用1萬億元以上。在產業層面,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接近90%。實現這一目標,將減少不必要的物流環節和成本支出,有力增強制造業發展動能,促進轉型升級。過去這十幾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實現了“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巨大跨越,快遞業務收入實現了從千億元到萬億元的躍升,快遞業保持穩健增長勢頭,網絡通達全球的快遞業已成為現代物流領域覆蓋面最廣、綜合運輸方式應用最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生產效率提升最快的代表性行業。但和世界物流巨頭相比,我國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后,區域樞紐節點不夠暢通,跨境寄遞樞紐建設有待加強,鄉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這導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仍遠高于發達國家。
今年11月,國家郵政局黨組在《求是》雜志發表的《更好發揮快遞業引領作用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中明確表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深化物流領域改革,更好發揮快遞業在物流領域的引領性作用,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作出更大貢獻。”隨著頭部快遞行業通過技術創新,如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設施裝備的加速落地,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融入,行業自動化、信息化、數智化升級不斷推進,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快遞物流行業正愈發成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關鍵。
02
破題關鍵:用物流帶動商流
熟悉中國快遞發展史的人都知道,過去20年,電商的興起和需求爆發帶動了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包括順豐、三通一達等頭部上市快遞公司,總結說就是商流發展全面帶動了物流的繁榮。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快遞業作為我國發展速度最快的物流細分領域,實現了從小到大、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跑的飛躍,是服務生產、促進消費、暢通循環的重要力量,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如今從國家最新的布局和政策看,讓物流帶動商流正在成為推進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破局關鍵。
作為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物流業是實體經濟的"筋絡。快遞物流業通過暢通循環、降低成本、帶動消費、促進就業,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同時,它關聯系數大,技術聯帶功能強,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在速度經濟時代,機場以及與之相匹配的物流轉運中心已經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結點,也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它不斷地吸引著眾多行業聚集到其周圍。
例如,聯邦快遞在孟菲斯機場建立的超級轉運中心,帶來的經濟輻射能力達到280億美元產值。由于孟菲斯的物流優勢,許多零售企業紛紛在孟菲斯設立配送中心,此外,還吸引許多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入駐。目前孟菲斯已成為美國中南部的醫療中心以及美國第二大骨科醫療中心。物流便捷吸引產業落腳,這是先進物流促進商流的“隱形福利”。
而在國內,我們一直在打造屬于中國的“孟菲斯”的路上。對于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的作者約翰·卡薩達和格雷格·林賽認為,我國是對航空大都市模式發展最具熱情的國家,“作為最具熱情、將航空大都市模式應用得最廣泛的國家,中國系統科學地協調了機場與周邊地區的發展,以吸引高附加值產業、航空驅動型產業,從而提高產業競爭力,創造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如今,浙江嘉興,圓通的全球航空物流樞紐“東方天地港”預計將于2025年全面投用,屆時將承擔起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長三角國際商貿集散中心和共享型多式聯運中心三大功能。
可以預見,結合長三角的區位優勢,“東方天地港”將進一步帶動商貿、高端制造、醫藥等諸多領域的上下游產業鏈集聚,實現物流樞紐和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藍圖。
03
此物流非彼物流
通過聯邦快遞的案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當今生產、經營和社會活動趨于高效率和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能帶動商流的物流,絕對不是傳統的快遞等物流形式。正如喻渭蛟在鏈博會上所言,打造全球供應鏈,快遞物流業必須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研發和迭代,持續走在科技創新前沿,真正為產業鏈上下游提質降本增效、為社會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為客戶創造價值。到底什么樣的物流才能帶動商流?
喻渭蛟在鏈博會上表示,當前物流供應鏈正面臨四大發展趨勢,一是全球貿易互聯互通發展趨勢不可逆轉,二是從信息化、數字化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日益凸顯,三是從單一運輸方式向多式聯運發展趨勢更加緊迫,四是“中國聯世界、世界聯世界”趨勢民心所向。
總結下來,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物流業,應該有以下三個特征:首先,一定是綜合化。要具備全鏈路服務能力,這就需要物流快遞企業延伸服務鏈條,融入制造業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發展線邊物流和零庫存管理,提供行業供應鏈系統解決方案,推動資源要素與產業供需相匹配,真正成為全球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時效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
其次,一定是國際化。隨著中國制造密集出海,但如果只是單純拓展產線和市場,國內物流企業始終缺席,聯邦快遞“誤送”華為包裹的事情就還有可能繼續發生。
這兩年來,快遞企業積極構建立體“出海”通道。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主任王岳含表示,“快遞行業持續加強國際寄遞物流體系建設,促進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國家郵政局黨組也在今年4月強調,要促進快遞與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積極發展多式聯運。要深入推動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帶動關聯產業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形成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協同共生”生態體系。最后,一定是數字化。
數字化已經成為繼電商融合、集運中心直營化、自動化之后,快遞物流業的核心競爭力。近些年,除了無人設備、低空物流等硬件設備的大量使用,數字技術、大數據、物流網、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新技術與交通物流各場景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行業培育物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領域,已經成為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核心能力。
社會物流的降本增效是一道復雜難題,需國內外、社會各界和各物流公司共同努力。而圓通這些年自上而下的布局,則走出了一條快遞頭部企業的降本增效樣本:無論是“東方天地港”帶動諸多領域的上下游產業鏈集聚;還是通過無人化、智能化的應用提高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持續提升。都是喻渭蛟“要想富,先修路;要商流,先物流”理念的實踐和驗證。
魯迅先生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誠哉斯言。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