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港交所文件披露,阿里巴巴集團于上個月以每股0.6484港元的價格賣出25.56萬股快狗打車(02246.HK)的股份,持股比例由12.01%降至11.97%。按此計算,此次減持套現金額約為16.57萬港元。
11日、12日,快狗打車的股價接連大幅下挫。為此,快狗打車在12日對外回應稱,股東減持是股東基于自身的資金安排需要實施的正常減持行為,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造成影響。
而與一般高位套現邏輯有所不同,被減持對象快狗打車如今的股價正處于不斷探底的過程。截至12月13日收盤,快狗打車報0.55港元/股,總市值不到4億港元,較2022年上市之初已蒸發了超百億市值。
今年上半年,快狗打車虧損6.43億元,同比收窄38.7%,但尚未扭轉虧損局面。與此同時,同城貨運賽道愈發擁擠,市占率最大的貨拉拉亦在今年沖擊資本市場。
快狗打車的處境愈發岌岌可危。
市值蒸發九成,股東阿里巴巴“出逃”
作為第二大股東,這已經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出逃”。
2022年6月24日,被外界稱作“同城貨運第一股”的快狗打車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快狗打車盤中一度漲超7%,但午后股價跳水破發,收盤價僅為16.7港元/股,市值為103億港元左右,較IPO發行價21.5港元大跌22.2%。
開局不利似乎暗示了快狗打車的資本之路走向。
上市之后,快狗打車股價一路震蕩下行。上市一個月后,快狗打車股價就已跌破10港元/股,截至去年底,股價已在3港元/股左右徘徊;而今年以來,快狗股價繼續下探,在9月中旬股價正式跌破1港元/股,淪為“仙股”,如今股價較上市時已縮水97%。
跌跌不休的過程中,股東阿里巴巴也進行了數次減持。
2022年9月15日,港交所首次披露阿里巴巴減持信息,上市三個月內已經累計減持603.24萬股;2022年12月14日,阿里巴巴再次減持快狗打車90.26萬股普通股股份,集中套現約457.02萬港元。
從披露的減持動作及財報信息,阿里巴巴對快狗打車的持股比例從上市時的14.97%一路下降至13.99%、12.01%、11.97%,減持均價也從6港元多下降至如今的0.6港元多,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的賬面投資將出現不小虧損。
根據快狗打車招股書披露,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菜鳥和投資基金Alibaba Hong Kong Entrepreneurs Fund,L.P三家公司間接持股快狗打車,上述三家公司分別以1.22億美元、3000萬美元及23.57萬美元認購,分別持股12.26%、2.69%、0.02%。
由于多次減持沒有詳細披露,暫無法計算具體的虧損程度。但根據當前阿里巴巴持股7514.5萬股計算,目前持有股票賬面價值僅剩3750萬港元,而彼時投資總額約10億港元。
一名不愿具名的物流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減持快狗打車應該是基于對后者本身的發展前景不看好,加上目前阿里戰略調整,會更聚焦有前景的投資業務,“后續應該會加快減持的步伐。”
過去五年半虧損超46億,補貼減少下訂單流失
股東減持的窘境下,快狗打車本身的業務發展也面臨一定挑戰。
據此前披露的數據,2018年-2022年,快狗打車5年內虧損總額達到約39.96億元。今年上半年,快狗打車實現營收3.7億元,同比增長6.6%;期內錄得虧損6.4億元,過去五年半時間累計虧損超46億元。
快狗打車曾在招股書中指出,因為同城物流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公司作出了大量投資以推動業務增長,考慮到業務投資計劃,預計至少截至2024年仍將繼續產生虧損。
不過,今年以來快狗打車的虧損額有所減少,減虧的主要原因之一或來自于銷售及營銷費用的減少。
此前,快狗打車成本高企、虧損持續的一大原因正是線上同城物流市場激烈競爭下高額的營銷投入。2018年-2022年,快狗打車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為5.24億元、2.96億元、1.95億元、3.35億元、3.21億元,占總收入的115.7%、54.0%、36.7%、50.7%、41.5%。
而今年上半年,快狗打車的銷售及營銷費用為1.1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68億元大幅減少34.2%,在總收入的占比下降至29.8%。分具體業務來看,快狗打車對“平臺服務交易用戶的獎勵”一行支出3540.4萬元,同比下降18.5%;除此外,“推廣及廣告費用”也錄得44.6%的下降。
換言之,如今快狗打車的補貼戰打得沒有那么“狠”了。
但同城貨運以砸錢補貼爭奪份額的趨勢一時難以停下。上述物流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幾家同城貨運平臺模式上沒有太大差異,如果沒有資本支撐或不走兼并重組的路子,大概率無法抵御殘酷的同質化競爭。
今年3月,市場份額最大的貨拉拉在港股遞交了招股書;4月,滿幫集團將此前收購的“省省回頭車”與“運滿滿快車”合并,正式推出“省省”品牌切入同城貨運賽道道;6月,滴滴貨運稱計劃投入數千萬元啟動3周年優惠活動,在全國26城同步上線“發單3折起”活動。
快狗打車貨運司機張興就告訴記者,今年“省省”在廣州、佛山等城市“開城”,因為運價比其他平臺低吸引不少用戶使用,不少司機為了搶單也從其他平臺加入了“省省”。
同城貨運賽道再度風起云涌之時,快狗打車卻略顯被動,市場份額被進一步蠶食。快狗打車的業務主要分為企業服務、平臺服務、增值服務三大類,上半年,快狗打車共完成1210萬筆訂單,產生的合計交易總額為11.79億元,兩項指標均同比去年增長不到6%。此外,近年來,快狗打車的交易總額逐漸萎縮,全年交易總額由2018年33.57億元逐年萎縮至2022年的25.41億元。
同行貨拉拉半年則完成全球訂單量2.6億筆,全球貨運GTV 39.27億美元,分別增長39%、32%;此外貨拉拉平臺有840萬注冊司機,平均月活司機數量呈上升狀態,達到114萬。
而在上市之后,月活司機數量就“消失”在快狗打車的財報中。截至今年6月末,快狗平臺僅披露有約650萬名注冊司機,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快狗打車平臺活躍司機數已經從27.2萬降至21.4萬。
“在深圳、惠州,還有長沙等一些城市,快狗的訂單量少了很多,很多時候我們就在后臺掛著。”張興稱,為了增加收入目前他還同時跑了其他貨運平臺。
不過,張興指出,目前同城貨運行業激烈,各家平臺為了搶客戶運價都不斷調低,成本很大一部分都借由訂單價、會員費、抽傭率等方式轉嫁在司機身上。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