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全面普及滿59元包郵
劉強東又出狠招。
3月4日,京東發布商家公告稱,在目前已有9成第三方商品包郵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開放平臺包郵規則。
京東修訂包郵規則
對于剩下近10%的第三方商品,京東要求到3月底普及最高滿59元包郵,包括單品或同店鋪商品湊單包郵。
簡單來說,原先非偏遠地區、非特殊品類的商品還可以不支持包郵,但在包郵規則調整后,“滿59元包郵”將成為京東底線,甚至部分類目還要求必須無門檻包郵。
比如原先對于玩具樂器、元器件、個人護理、母嬰、家庭清潔/紙品等類目,京東并沒有包郵要求,但新規生效后,此類商品也必須支持“滿59元包郵”。
另外,像是廚具、生活日用、家居飾品、家用電器、營養保健、寵物健康等十余個類目的商品,以后都要求無門檻包郵。
京東包郵類目調整
目前,新修訂后的《京東開放平臺包郵規則》已在公示期,并將于3月19日正式生效。
有接近京東的內部人士表示,干掉整個平臺上過去參差不齊的服務,給用戶帶來更簡單、更有確定性的服務體驗,是京東持續推進服務升級的核心邏輯之一。
據了解,去年8月下旬,京東自營的郵費政策已經進行過調整。當時京東宣布,購買京東自營商品時,京東PLUS會員可享全年無限免郵,不限次數、不限單價、不限額度。普通用戶滿59元即可免郵,并享受京東物流的211限時達服務。
而在此之前,京東PLUS用戶僅每月可以領取五張運費券抵扣運費金額,滿99元才能包郵——該政策已經持續了8年。
京東下調免郵門檻
去年10月起,京東又開始推進第三方商家包郵。要求無論是企業商家還是個人商家,對于59元及以上的商品,非偏遠地區直接包郵;59元以下商品,推動同店鋪湊單包郵。
到如今,即使是京東的第三方商品,也已經有9成實現了最高滿59元包郵。據京東方面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預計京東無論自營還是第三方商品,有99%以上都能實現最高滿59元包郵。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京東自營還宣布推出“免費上門退換”服務。凡帶有“免費上門退換”標簽的商品,無論大小、輕重和數量多少,均可免費上門退換,用戶無需支付運費。
內部人士透露,這項服務目前已普及99%的京東自營商品,初步預估一年就要新增10億元運費成本,到今年年底將覆蓋超9成的第三方商品。
劉強東曾在一次談及中西方消費差異時表示:“中國的消費者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挑剔的消費者,送貨一定要快,不能收運費的。越是競爭激烈的行業,免費行為就越多。”
而如今的電商行業正是如此,京東全面包郵的時代也正在到來。
快遞新規正式實施,京東拉開服務差距
新年伊始,我們看到京東已經接連拋出了幾個大動作。
比如“拿下”春晚,成為獨家互動合作平臺;給超2萬名京東一線客服平均漲薪超30%;推出“免費上門退換”服務;京東物流計劃上半年招聘2萬人……
再到如今全面普及“滿59元包郵”,京東似乎急于通過“讓利”給員工和顧客,以提高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京東包郵新規
在過去一年的電商行業競爭中,京東的頹勢較為明顯,GMV、用戶活躍度、市值等都落后于阿里和拼多多。甚至連身后的抖音電商,其GMV都在不斷逼近。
對于如今的京東而言,迫切需要在順應行業趨勢的同時放大自身的競爭優勢——比如物流,才有機會占據更多的用戶心智,驅動新一輪增長。
一方面,“京東物流”仍在不斷卷服務。比如去年推出快遞員上門“送、裝、拆、收”的一體化服務;而后又承諾個人件“1小時未取件必賠”“全程超時必賠”“派送不上門必賠”;延長攬收時間至23點;部分省市快遞時效最快“次晨達”等等。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面向消費者的配送費也在不斷降低。從此前的PLUS會員運費券,到后來PLUS會員自營商品全面包郵,再到如今全平臺99%商品將實現最高滿59元包郵,消費者享受京東物流高品質服務的成本正在持續降低。
另一方面,京東平臺內的第三方物流開始面臨抉擇。
去年為了推進低價戰略,京東全面開放了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入駐。此前相較于京東物流,通達系、郵政、極兔等快遞的單票價格有更明顯的優勢,也讓很多第三方商家有了讓利空間,從而盡可能降低商品價格。
但是從3月1日起,《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未經同意將包裹放在驛站最高罰款3萬元。新規實施后,很多快遞員怨聲載道。據廣州日報,有快遞員反映稱以前30分鐘送完的快遞,現在要花12小時,還有不少快遞網點出現了包裹堆積如山的情況。
快遞新規處罰標準
換而言之,除了順豐、京東物流等價格更高,且長期支持送貨上門的快遞以外,其他快遞公司都亟需完成新一輪的服務升級。往后,隨著末端履約成本不斷上升,快遞行業用低價搶市場會越來越難。
在通達系等快遞成本上升、效率降低的同時,京東物流受到的影響更小,甚至還能通過包郵等措施變相降價,無疑將取得更多競爭優勢。
而且按照目前的趨勢下去,“送貨上門”可能會更加普遍化。末端履約服務走向差異化競爭的今天,京東物流此前未雨綢繆“卷服務”更加凸顯了價值,進一步拉開差距。
包郵全面普及,低價從哪里來?
當然,在快遞新規爭議不斷發酵之時,京東開始全面推進“滿59元包郵”,這背后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尤其是容易對其低價策略產生沖擊。
從快遞新規實施后市場的反映來看,通達系等快遞企業的履約成本上升,后續可能會導致票單價上漲,商家的物流成本增加。
此時京東全面推進“滿59元包郵”,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商家無論是否轉投京東物流,都可能會將增加的物流成本攤平到商品價格當中,轉嫁給消費者。
受此影響,京東想要挽回用戶的低價心智,似乎變得更加困難。
而從行業動向來看,低價競爭目前仍在繼續。今年2月有消息稱,抖音電商將“價格力”設為2024年優先級最高的任務。算上之前的拼多多、淘寶和京東,已經有四個平臺在內部明確了“低價”這一戰略核心。
甚至有內部人士透露,抖音電商此前主要對標阿里,但現在更多在對標拼多多——京東則完全被忽視。
在“服務”和“低價”之間,平臺和商家仍在尋找平衡點。至于博弈之中會犧牲哪一方更多的利益,話語權還是掌握在平臺手中。
今年2月7日,京東集團曾向公司全員發布主題為“信心是干出來的”2024年新春賀信。其中提到,下沉市場仍是京東今年重要的增長引擎:
“我們始終相信,消費者、品牌和商家以及京東是一個共生共融的生態,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優化供應鏈成本和效率,在供應鏈里‘擠水分’,省出來的錢完全可以讓消費者享受到更極致的產品、價格和服務,也能讓品牌和商家賺到錢,同樣也能實現京東的高質量發展。”
可以看到,和去年一樣,京東仍認為實現低價靠的是從供應鏈里“擠水分”。但隨著京東一邊大力推進低價戰略,一邊大量投入到消費者體驗當中,供應鏈總有被“榨干”的一天,剩下的“水分”又是從哪里來?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