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倉店”喧囂:山姆自營領跑,京東、名創搶灘
近期,山姆以“極有可能實現千億營收規模”、“中國區換帥”、“將開更多門店和前置倉”等消息,短暫的轉移了業內對胖東來神話的注意力。
商超作為近兩年唯一同比下降的零售業態,山姆卻在冰火洗禮中逆勢上行。這個成績除了讓外界重新見識到中產階層強勁的消費能力外,也再次強調了即時零售、前置倉等新業態的重要性。
數據顯示,山姆中國2023年實現800億元銷售額,其中線上業務貢獻近一半。也就是說,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山姆前置倉的驅動。
無獨有偶,京東自營七鮮超市也在近期宣布完成“倉店融合”。有內部人士透露,線上訂單的履約時效和服務體驗得到大幅提升,并以此為核心策略推動新一輪擴張。盒馬也在數月前宣布將“重試”前置倉業務。
相較山姆和京東等重投入的自營下場模式,不少零售企業在轉型中選擇更輕的平臺模式。比如,名創優品與美團閃電倉深度合作,現已開設約500家倉店,年內計劃突破800家;屈臣氏、卜蜂蓮花等開始鋪設閃電倉;中石化易捷速購則入駐即時零售平臺,在全國范圍內加速推廣多樣化的“倉店”模式。
從行業角度看,除了線下學習胖東來“調改”,山姆、京東、盒馬等紛紛加碼或重啟前置倉,包括平臺模式的美團閃電倉等業態,也成為大型連鎖零售企業轉型的一種普遍探索。
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即時零售行業近年來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2022年市場規模已超5000億元,預計2025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2022年的3倍。
除了大型連鎖零售玩家,中小型玩家如區域經銷商和個體從業者也將加盟模式的閃電倉等各類倉店模式,視為轉型的突破口。由于較低的成本和選址門檻,再加上即時零售行業的快速增長,尤其是便利店類型的閃電倉,吸引了大量“零售小白”的涌入。
隨著越來越多新手創業者進入即時零售領域,市場迅速變得擁擠不堪,尤其是那些以小型倉店為主的創業項目更有過剩跡象。
有從業者觀察:“在比較密集的地方,一公里范圍內可能有三四家閃電倉”。
這一密集入局現象與此前的折扣店如出一轍。風口來臨,大批的折扣品牌涌現。當鳴鳴很忙集團和好想來相繼邁過萬店規模,腰尾部品牌的生存空間迅速被壓縮。分化隨之而來,不少加盟門店因虧損閉店,行業質疑聲不斷。
在閃電倉等即時零售業態中,一方面,大型玩家正加速入局;另一方面,小白從業者的快速涌入已使業內的“雜貨小店”類小散供給出現飽和甚至過剩跡象。
如果參照折扣店的發展路徑,這一行業或已步入“供給分化”的微妙時段。下一步,閃電倉行業或許也會加速洗牌,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差距明顯,規模優勢促使頭部品牌逐漸調整競爭策略,而下一階段的重點將逐步從求規模轉向求效益。
如同所有行業的客觀市場規律一樣,折扣店、閃電倉等零售賽道,最終也將是那些具備規模優勢,且更注重效率、創新和消費者價值的品牌跑得更遠。
02
小白玩家洗牌,供給過剩已現?
《靈獸》在美團超市便利頻道看到,許多標有“某某超市”的商家,雖然連名字都沒聽過,卻有高達9999+的月銷量。
回顧2022年,閃電倉的從業者李明亮形容那是一段“人人都能輕松盈利”的黃金期。疫情引發的強烈需求,使得一些生活必需品成為爆款商品,例如口罩、保健飲料以及溫度計等,幾乎只要上架便會迅速售罄。李明亮坦言:“那時候基本無需營銷,商品自動‘熱銷’,每天都忙到深夜。”
李明亮所說的閃電倉“探索期”發生在2020年到2023年之間。
彼時,由于供需錯配,傳統實體門店的即時零售存在諸多痛點,消費者渴望更高效的服務。閃電倉作為即時零售的新業態,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需求大于供給的局面,讓閃電倉在這一階段迅速起步。
據媒體報道,從2021年開始,閃電倉模式的線上超市進入紅利期。疫情為線上業務的崛起提供了絕佳契機,“倉店”擺脫以生鮮為主的低利潤模式后,優勢開始顯現出來。
“2023年以前,這個行業競爭還不算激烈,市場幾乎是藍海。需求旺盛到只要開一家店,客戶就會主動找上門。”據另一位閃電倉個人從業者回憶。隨著入局者增多,市場競爭開始變得殘酷,甚至可以說是“原始而激烈”。
2023年,被視為閃電倉行業的“分水嶺”。在這一年,新興品牌通過擴張迅速占據市場,而傳統零售企業也加大了對即時零售的投入。激烈的競爭不僅使利潤空間被壓縮,還使行業逐漸向專業化和規模化靠攏。李明亮認為:“早期的輕松賺錢已成過去,如今只有具備強大供應鏈和運營能力的玩家才能突圍。”
從事閃電倉運營的趙明在2023年初察覺到行業的變化,他比喻說:“就像一場沒有規則的角斗,每個人都在拼命搶占市場。”隨著競爭升級,趙明的許多同行選擇退出賽道,一些曾經快速盈利的小商家也因為缺乏專業化運營支持而黯然退場。
此外,對于許多初次入局的創業者而言,競爭的殘酷性超出了預期。周建是一位剛試水閃電倉的小商家,他坦言:“剛開始以為只要投資就能賺錢,但低價競爭讓我們無力招架,虧損后只能關店。”這類缺乏運營經驗的小商家正快速被市場淘汰。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閃電倉模式看似門檻低,但實際上極其考驗運營能力。早期因“低門檻、高增長”吸引而入局的小白玩家,往往忽視這種模式對供應鏈、選品和服務的專業要求,導致大量“雜貨小店”類供給出現過剩。
在經歷了初期的盲目擴張后,隨著專業玩家入場和平臺方對行業生態的引導優化,即時零售行業正在加速走向規范化和專業化。大多數的小白玩家遭遇洗牌,行業“正規軍”逐漸嶄露頭角。同時,由于專業化運營和品牌影響力,推動市場從混亂競爭走向規范化。
目前行業內形成了三大主力陣營:
其一,初創型閃電倉公司,這些企業通過連鎖化發展迅速擴張,如惠宜選、小柴購、江小囤等品牌已建立起上千家門店的規模;
其二,品類頭部品牌,閃電倉業態已覆蓋超市、美妝、酒類等多個品類,其中酒小二、己悅等品牌表現突出,而其他領域的競爭仍在加劇;
其三,傳統零售企業,依托供應鏈和品牌優勢強勢入局,如名創優品、屈臣氏等。其中名創優品已開設500家閃電倉,計劃到2024年擴展至800家。
由此可見,盡管閃電倉等新賽道充滿機遇,但從供給結構和行業生態看,缺乏專業能力的小白玩家已不適合這個賽道,入場門檻已提高的同時,生存空間較之從前也日益收窄,反而專業正規供給快速提升,或將成為一種趨勢。
03
大型連鎖零售加速開倉,即時零售群雄爭霸?
洗牌期是行業進入成熟期的過渡階段,對傳統零售企業而言,正是絕佳的入局時機。
一方面,已有成熟案例驗證了閃電倉等“倉店”模式的可行性,并總結出清晰的運營路徑;另一方面,行業尚未出現絕對的龍頭,模式仍在快速迭代,留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此前,有不少業內人士預測,隨著生鮮、百貨、美妝快消等不同垂直領域的大型連鎖零售玩家逐步入局,閃電倉賽道原本專業供給不足的現狀可能逐步改善,這一賽道未來的供給“主力軍”,預計也將是擁有成熟線下布局和供應鏈體系的大型連鎖零售玩家。
近期聚光燈下的名創優品是其中一例。其一手與胖東來頻繁互動、加碼線下,另一手則加碼即時零售,與美團合作開設閃電倉。據稱其目前已開倉500家,這一速度不可謂不快。
屈臣氏也已在美團平臺開設閃電倉,覆蓋超過10個一二線城市。
過去,很少有這些垂直領域的零售商布局開倉,即時零售倉店賽道要么是山姆京東等自營巨頭,要么是大量三方中小商家。現在細分領域的大型玩家入局閃電倉,給行業帶來了一些變量。
還有中國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據悉,全國2.8萬家易捷便利店,依托“店倉一體”、“前店后倉”等經營模式,探索即時零售。通過即時零售平臺,提供零食、酒水、百貨、數碼等上千種商品的24小時配送和購物服務,將傳統便利店網絡升級為閃電倉服務體系。
從名創優品、屈臣氏再到易捷便利店,傳統連鎖零售企業的加速布局表明,與重資產的自營模式相比,美團閃電倉等較輕的平臺模式,正成為當下大型連鎖零售商切入即時零售的一種普遍方式。
有業內人士分析,除了模式較輕,閃電倉相對獨立,不依賴現有的實體店體系,使得其在品類擴展和區域布局上更加靈活,能夠實現增量增長。與此同時,閃電倉與實體店形成協同互補關系:實體店服務于線下即時消費需求,而閃電倉則通過差異化運營,擴展服務范圍和消費場景。
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為,現在就斷言連鎖零售商布局閃電倉一定成功,可能還為時過早,這一賽道仍處在填補大型專業供給的階段。但從即時零售行業整體而言,隨著山姆鞏固前置倉的競爭優勢,京東盒馬重燃斗志,大商家快速涌入美團閃電倉,即時零售行業,已再一次進入群雄爭霸時代。
本文來源于靈獸出自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