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股書暫失效,順豐擬重提香港IPO申請
上市往往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港交所信息顯示,順豐控股于2023年8月21日在港交所首次提交的上市申請,已于近期失效。
順豐控股上市申請
招股書失效,不等于上市失敗。港股IPO流程一般分為遞表、聆訊、路演、招股、公開發售結果、暗盤交易及掛牌上市等步驟。
若公司未能在遞交上市申請后6個月內完成聆訊或上市,上市申請會自動失效。
這種情況下,擬發行人只要重新申請,再次上傳招股書即可“激活”上市程序。失效后再次提交激活并成功上市的企業不在少數。
據媒體IFR獲悉,順豐控股計劃重新提交在香港上市申請,可能募資10億至20億美元(折合約78億至156億港元)。
這次披露的可能募資金額較此前市場流傳的“20億至30億美元”大幅縮水。
2023年8月21日,順豐在港交所首次提交上市申請。對于此次上市的目的,順豐方面稱是“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綜合競爭力。”
順豐赴港上市募集的資金將用于加強順豐控股的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優化境內的物流網絡與服務、研發先進技術及數字化解決方案,升級供應鏈和物流服務及實施ESG相關舉措、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等。
據了解,順豐已于2017年2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正式登陸A股。六年后,順豐再次謀求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根據去年8月順豐控股公布的籌劃赴港上市公告,公司將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即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8個月或同意延長的其他期限)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并上市。
若能成功赴港上市,順豐將成為快遞行業首家“A+H”股上市公司,同時將進一步打通國內外融資通道,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
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曾在股東大會上表態,赴港上市要選擇最好時機,拿到主動權。
目前來看,順豐還未達到王衛認為的“最好時機”。
2、順豐今年業績迎來開門紅
雖然上市時機還未成熟,但順豐正在朝著這個目標穩步前進。
2月19日,順豐控股發布2024年1月經營數據簡報。報告顯示,順豐1月營收合計達243.57億元,不含豐網同比增加16.46%。
在去年同期速運業務收入增速明顯優于行業的基礎上,順豐1月不含豐網的速運業務營收達到195.01億元,同比增長20.72%;
順豐1月業務量達11.47億件,同比增長28.30%;單票收入穩定在17.00元;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48.56億元,實現同比正增長,增速為2%。
在營收和業務量方面,2024年1月順豐增速回歸,意味著順豐已經不再簡單依賴以價換量,而是更多依靠精細化管理,提升資源匹配度,不斷契合新的市場需求。
尤其是在國際業務板塊,得益于國際空海運需求及運價的逐步回穩,以及順豐控股在國際供應鏈上的拓展,該業務板塊今年實現了自2022年10月以來的首次同比正增長。
根據此前提交的招股書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的營收為1890.12億元,同比下滑5.09%;凈利潤62.64億元,同比增長40.08%。盡管營收下降,但順豐降本增效成果顯著,同期營業成本較上年同期減少近100億元。
2023年12月,順豐控股速運物流業務、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合計收入為235.32億元,同比下滑4.52%,不含豐網同比下滑3.43%。
其中,以不含豐網數據口徑,速運業務營收達到180.75億元,同比下降0.02%;業務量11.30億票,同比增長7.31%;單票收入達到16.00元/票,同比下滑6.81%。國際及供應鏈業務營收54.57億元,同比下滑13.22%。
2023年初以來,順豐股價和市值就呈持續下跌趨勢,截至今年1月31日收盤,順豐市值降至1724.09億元。
1月30日,順豐宣布計劃以5-1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不超55元/股。回購的股份將用于未來擬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不難看出,順豐也是借此舉進一步提振低迷的股價,恢復市場信心。
1月31日,順豐就從二級市場回購了約374.7萬股,花費約1.32億元。目前順豐市值已回升至1917.94億元。
在國際業務方面,順豐也有了新進展。近期,順豐國際控股(泰國)有限公司(SFTH)正在對嘉里快遞(泰國)大眾有限公司73.18%流通股進行了要約收購,總價值約70.1億泰銖(約14.16億元人民幣)。
若此次收購順利,順豐控股將拿下嘉里快遞(泰國)100%的股份。
在國內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同時,順豐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順豐控股擬赴港二次上市,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出海做足準備。
3、海外市場競爭激烈,順豐機遇和挑戰并存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快遞出海需求也在顯著增長。
順豐早已瞄準海外市場的廣闊前景,積極尋求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京東、菜鳥等物流巨頭也在抓緊布局海外市場。
今年1月,京東物流與英國最大包裹投遞商之一Evri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合打造覆蓋中英的雙向物流服務。
近年來,京東物流已經在全球擁有近90個海外倉、保稅倉、直郵倉,物流供應鏈服務覆蓋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
另據阿里發布的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該季度菜鳥“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能力覆蓋新增兩國至10個國家,訂單實現強勁的三位數環比增長。
今年年初,菜鳥聯合速賣通上線半托管,將商家的跨境物流速度平均提升9天左右。菜鳥去年也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有媒體指出,菜鳥上市將是2024年亞洲最熱門的IPO計劃之一。
此外,極兔速遞去年10月已經在港股掛牌上市,成為2023年港股市值最大IPO。到去年12月底,極兔市值甚至反超中通,達到1300多億港元,僅次于順豐,國內排名第二。不過近一個月,由于多種因素影響,極兔市值蒸發465.28億港元。
海外物流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菜鳥依托于阿里,極兔傍上拼多多,京東打造自建物流團隊,相比之下,順豐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商流的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和國際三大快遞巨頭FedEx、UPS、DHL相比,順豐在供應鏈、運力、資源等方面仍有一定距離。
王衛曾表示,“順豐在國際化上要抓住機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此外,順豐的目標是“2025年確保業務規模和公司價值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三。”
要實現這一目標,順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